您选择本工作室解决心理问题的理由:

1.咨询师良好的人品修养:在和咨询师接触的过程中,您不会有被敷衍的感觉。2.技术成熟:您会感觉您找对了咨询师,您的心理问题被有效的解决。3.实惠的价格:普通咨询师的收费,具有二十多年专业技术积累资深心理咨询师的超值服务。4.合法的手续:工作室和咨询师的资质在政府相关部门有案可查。

 

 

脱贫致富与心理素质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党的十三大上科学而正确地提出了党的新时期的总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国家而奋斗!”。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不发达地区,当前党政各级领导和每一个百姓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不发达地区的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问题,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富强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不发达地区的脱贫致富问题,各级政府和各方面的人士已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和尝试、做了不少的工作。扶贫工作也由过去的给东西、给钱,发展到了帮助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改变观念、提高素质。

    现在人们已渐渐形成一种共识,贫困者和贫困地区最缺乏的是“软件”方面的建设,即:要想做到从根本上脱贫,必须改变贫困者的观念、提高贫困者的素质,提高贫困者主动脱贫的能力。于是,“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等口号被提了出来。

    由于我国心理学工作受到十年“文革”的严重影响,心理科学知识现在还不太普及。对于“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口号中的“智”与“愚”这二个词汇的内涵,人们往往多从观念、教育等方面理解与解释。在这几年的扶贫工作当中,许多同志在通过改变贫困者的观念、提高贫困者的教育水平,进而改变贫困状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固然,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地区资源、自然环境、人文背景等等因素;贫困也与观念、教育的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智”、“愚”这二个词汇本为心理学名词,是对人的心理状况的衡量与描绘,也就是讲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只是将“智”、“愚”二词的内涵理解为观念与教育方面的差异是片面的。只是通过改变观念和教育的方法来使贫困者由“愚”变“智”进而脱贫,这难免会造成扶贫工作中方向性的偏失,进而影响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人的“智”、“愚”情况并不是仅靠改变观念和教育就能够改变的。在扶贫工作中,通过运用心理科学的知识和专业手段,认识和改变贫困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使贫困者彻底地由“愚”变“智”,进而从根本上脱贫。

    关于人的心理素质,也就是人的“智”、“愚”情况,普通心理学认为包括两大方面的差异,即:

    一、一般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

    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

    有学者把以上二大方面的差异综合起来,将人的心理素质,也就是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通俗地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智力是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不同年龄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其年龄的心理特点基本符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比如儿童天真活泼,青年人朝气蓬勃,老年沉着老练。一个人的心理特点严重地偏离自己所属年龄,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情绪健康。①、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②、情绪的作用时间随客观情况变化而转移。如果为了一件事长期或几天生气,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③、情绪稳定。一个人的情绪经常不稳定,变化莫测,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④、心情愉快。这是情绪健康的另一个主要标志。愉快表示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愁眉苦脸,心情郁闷,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意志健康。人的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人的意志健全的主要依据。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与自制力。

    5、行为协调。一个人经常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经常在相似的情境下表现了类同的行为,就符合心理健康的行为协调标准。这样的人,思想与行动是统一的、协调的,思维逻辑性强,说话有条有理,行动有条不紊,做起事来按步就班。心理不健全的人,思维紊乱,思维时有矛盾,言行不一,经常说的与做的不一致,语言支离破碎,语无伦次,行为是矛盾的,做事有头无尾或三心二意,处理事情毫无秩序。

    6、人际关系适应。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当一个人渐渐离开了朋友,而喜欢过孤独的生活时,这往往表示他已开始出现不健康的趋势。

    7、行为反应适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经常表现为异常敏感与异常迟钝,则属于心理变态的范围。

    综观以上所述,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生活、劳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

    人是自然万物的灵长,是自然的杰作,人具有极高的潜能。人本来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应付自如的人。他没有犹豫,马上可以决断。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只手也可以战胜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致富就能一心一意地经营、劳作,使自己致富。但由于人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即使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实际上离自然赋予人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尤其贫困者的心理素质往往是很低的。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好,他在生活和劳作中的每一言行就不是最佳的、不是最高效的、也不是最理智的,他的言行就有很多的失误。就没能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成绩和社会成绩。也就是说,不好的心理素质是制约贫困者的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

    有一位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他选择了一个最贫困的地区,从中选择了一个最贫困的县,又从中选择了一个最贫困的乡,再从中选择了一个最贫困村的一户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当他走这家时,看到的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和她智残的儿子以及少半面袋土豆,家中一贫如洗。

    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由于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承受了太多生活压力,沉重的生活压力使他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躺在家里整日忧愁,什么活儿都不能干,妻子免强维持日常耕种,无力经营其它副业。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紧张,生活贫困。

    有位农村妇女,由于从小受不良家庭生活习惯的影响,不修边幅、不料理家务、不能按时给丈夫和孩子做饭、懒的下地劳动,只是东家出西家进地闲串门儿。造成夫妻关系恶劣,虽然丈夫出外做工挣了些钱,但后来也因有了外遇全部花光,现在丈夫债台高筑,夫妻离异。

    有一农村男青年,患强迫症。做事反复检查,洗脸都需慢慢地反复洗近二个小时,不能正常生活和劳动。二十多岁了还不能成家自立,家长非常着急,为其四处求医,花尽了家中仅有的积蓄,家庭贫困。

    有一农村家庭,家中几个成员都有偷盗癖好,控制不住地经常小偷小摸,与村里的人际关系恶劣,家庭贫困。

    有一农村男子,陷入赌博的泥坑老想翻本,不认识自己的智力状况低下,有钱即赌,结果是一赌就输,家中一贫如洗,夫妻关系近乎破裂。

    有一农村家庭,丈夫性格莽撞,动辄与人吵打,靠耕种仅能维持家庭最低生活,搞副业做小生意一做就赔,向亲友借钱搞摩托出租没几天就肇了事,现家庭贫困。

    在牧区,常有牧民长期过量饮酒,造成“酒精中毒”,严重损害心理健康,造成社会能力低下。这样的人不喝酒难受,一喝就醉,一醉就“乱”。打人骂人,不能正常劳动和生产,影响家庭生活,造成个人及家庭的贫困。

    ........。

    许多具体事例都说明,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是贫穷的。同时,许多具体事例也都说明:同是贫困地区,心理健康的人要相对富裕。心理素质好的人,其贫困是暂时的,他是不甘心忍受贫困的,是有能力脱贫致富的。常规的扶贫工作对他们也是有效的。

    例如:

    同在贫困地区,有一位农民的心理素质好,将家庭关系协调的一团和气,与人友好协作,吃苦耐劳,对事情判断准确,敢于探索。开始时经营牲畜贩运,现在家中搞起了牛羊育肥,利用牛羊粪肥大量种植土豆。现在省城都有他的育肥牛羊肉商店,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户。

    同是在贫困地区,有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素质就好,就能够搞好学习考上大学,进而使家庭开始良性循环,逐步脱贫。

    .........。

    我们许多从事农村工作和在扶贫工作一线上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有许多扶贫“钉子户”、“困难户”,各级政府下了很大力气也不能使他们真正脱贫,其实这些贫困户和贫困者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大力推广、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用心理科学知识武装我们的广大农村干部和扶贫工作者,使他们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心理素质与贫富状况、脱贫致富的密切的关系,贫困者的心理素质是制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使他们在扶贫工作中了解和认识贫困者的心理状况,找到阻碍脱贫致富的真正原因,采取对症下药、针对性很强的措施,帮助和促使有心理问题的贫困者到专门的心理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提高和改变贫困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使扶贫工作做到点子上,使贫困者真正脱贫,使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任何无视心理健康是制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的观点,是对心理科学的无知。这必将影响在扶贫工作中取得实际效果,影响脱贫致富达小康的前进步伐。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些人的错误认识。

 

 

 

(作者:毕建文 发表于1999年6月20日)

                                    

 

 

 

返回:主页

 

版权所有:毕建文心理咨询工作室   蒙ICP备2024020076号